根據(jù)唐密祖師、「開元三大士」之一的不空所譯《菩提心論》記載,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,將其自身具備的五智變化為五方五佛:中央毗盧遮那佛(大日如來)代表法界體性智;東方阿閦佛,代表大圓鏡智;南方寶生佛,代表平等性智;西方阿彌陀佛,代表妙觀察智;北方不空成就佛,代表成所作智。
正中一尊,為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(大日如來),代表佛的清凈功德,表法界體性智。
左下一尊,為東方世界阿閦佛(不動(dòng)如來),表覺性及大圓智。
右下一尊,為北方世界不空成就佛(不空成就如來),表弘法利生的事業(yè)及成所作智。
左上一尊,為南方世界寶生佛(寶生如來),表佛德及平等性智。
右上一尊,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,表智慧功德及妙觀察智。
更多了解,歡迎咨詢旭升銅雕。
佛像固定的幾種姿勢(shì)有哪些?旭升銅雕給你介紹一下:
佛像采用幾種固定的手勢(shì),以表達(dá)特定的寓意,稱為“手印”。
最常見的手印有以下幾種:
禪定?。弘p手上下相疊放于小腹前,手掌向上,表示禪定。
說法?。鹤笫址旁谧闵?,右手舉起,屈指作環(huán)形,表示佛說法的姿勢(shì),也就是“說法相”。
與愿?。毫硪环N為立像,左手垂,右手屈臂向上伸,下垂叫“與愿印”,表示能滿足眾生的愿望。
施無畏?。荷仙旖小笆o畏印”,表示能解除眾生的苦難。這種立像又名“旃檀佛像”。傳說是佛在世時(shí)印度優(yōu)填王用旃檀木按照佛的形象所作。此像為等身高的如來像,呈站立狀,左手下垂結(jié)與愿印,表示能滿足眾生的愿望;右手曲臂向上,施無畏印,表示解決眾生的苦難,后來仿照此形象制作的佛像,不論用何種材質(zhì)制作也都叫作旃檀佛像。
轉(zhuǎn)法轉(zhuǎn)?。河沂制缴煳逯?,撫右膝上是降魔像;以右掌壓左掌,仰置足上當(dāng)臍前是禪定像。彌陀佛像是右掌壓在左掌置足上,掌中置寶瓶。藥師佛像是垂伸右手,掌向外,以食指與大指夾一藥丸。
合“十”?。河置昂险啤保词覆n,兩掌相合,為僧-人通常禮節(jié),表示誠心誠意。供養(yǎng)人造像中常見使用。
一切佛像從其形體容貌的相來說,都是大同小異。之所以區(qū)分各個(gè)不同的佛,主要從手的姿勢(shì)-“手印”來分辨。
佛像藝術(shù)的出現(xiàn),是公元一、二世紀(jì)的事情。那是一種受到古希臘文化影響的、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相混合的「犍陀羅」文化的產(chǎn)物。
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世時(shí),是反對(duì)印度社會(huì)婆羅門教的偶像崇拜的。在佛教產(chǎn)生后的六百年間,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釋迦牟尼生前的教訓(xùn),不立偶像崇拜。在印度史,直到公元一世紀(jì)前,并未見有佛的雕塑像和繪畫像出現(xiàn)。在阿育王時(shí)代(公元前二七二-前二三二年)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訶菩提寺中,雖然可以見到不少雕塑圖案和佛座,但是,佛座上并無佛像可見。從這里,可以看到當(dāng)時(shí)的佛教信徒還遵從釋迦牟尼的遺訓(xùn),不行偶像崇拜之事。當(dāng)然,也有可能出于這樣一種心理,即他們以為佛的神圣形象難以描繪,制作佛像是一種褻瀆神圣的罪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