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水花泥鰍 內(nèi)江盛豐水產(chǎn)
指泥鰍鰍卵孵化出膜后長至體長1.3厘米以下的幼小個體。
泥鰍的五大特性
1、低棲性
泥鰍屬于溫水性底層魚類,喜歡棲息在溝渠、塘堰、湖沼、水田等軟泥多的水體淺水區(qū),或是腐殖質(zhì)多的淤泥表層。一般情況,幾乎不游到水體的上中層活動。
2、喜溫性
泥鰍適宜水溫為15-30℃,最適水溫為25-27℃,當夏天水溫超過34℃,冬天水溫低于6℃,或枯水期天寒干枯時,泥鰍會潛到10-30厘米深的泥層中呈不食不動的休眠狀態(tài),在休眠期間,只要泥層中稍有水分潤濕皮膚,就能維持生命。這是因為,泥鰍除了能夠用鰓呼吸外,還能用皮膚和腸呼吸。
3、耐低氧
腸呼吸是泥鰍特有的生理現(xiàn)象。泥鰍的腸壁薄而血管豐富,具有輔助呼吸進行氣體交換的功能,在水溫上升或水中缺氧時,泥鰍垂直游竄到水面吞吸空氣,下沉時會發(fā)出身體拍擊水面的響聲。吞吸的空氣在腸管中進行氣體交換,吸收氧氣,多余的廢氣及腸中所產(chǎn)生的二氧化碳則有肛門排出體外。有試驗證明:在水溫24.5℃時,泥鰍幼魚的窒息點為0.48毫克/升,成魚的窒息點為0.24毫克/升,比青魚、草魚、鰱魚、鯽魚等(0.58-0.99毫克/升)要低,僅比鳙魚(0.23毫克/升)要高。因此,泥鰍耐低氧能力遠勝于其他養(yǎng)殖魚類,既適合于高密度養(yǎng)殖,有很大增產(chǎn)潛力,又可在運輸時不易因缺氧而死亡。由于皮膚和腸道都能進行呼吸,所以,泥鰍的呼吸沒有比較穩(wěn)定的頻率,鰓蓋的啟閉,快時難以數(shù)清其活動的次數(shù),慢時每分鐘只有數(shù)次,甚至可以停止1-2分鐘。曾有試驗表明,在干燥的玻璃缸中,放全長4-5厘米的泥鰍(當年幼魚)存活1個小時,放全長12厘米的成泥鰍存活6小時,將他們在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。
4、善逃逸
泥鰍很善于逃跑。春夏兩季雨水較多,當池水漲滿或者池壁被水沖出縫隙時,泥鰍會在一夜之間全部逃光,尤其是在水位上漲時會從鰍池的進出水口逃走。因此,養(yǎng)泥鰍時務(wù)必加強放逃的管理。檢查進出水口放逃設(shè)施是否有堵塞現(xiàn)象,是否完好,要及時排水,防止池水溢出,造成泥鰍逃逸。
5、夜食性
泥鰍習慣在夜間吃食,但在產(chǎn)卵期和生產(chǎn)旺盛期間白天也攝食。在人工養(yǎng)殖時,經(jīng)過馴化也可改為白天攝食。無論是幼鰍,還是成鰍,對于光的照射都沒有明顯的趨光或避光反應(yīng)。